文 |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01.前幾天,霍啟剛的一條微博刷了屏:
科技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,電子錢包改變了生活,現在隨便手機上掃一掃,八達通「嘟一嘟」就可以買東西了。孩子長大習慣了電子交易後,真的懂得每一次「掃完」或「嘟完」背後每一塊錢的意義嗎,買東西的代價嗎?最近我們有一個家庭的周末活動,幫爸爸洗車!妹妹小,獎勵好吃的,哥哥就賺點小零用錢,讓他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,不能說見到喜歡就要。不知道這樣做法對不對,也許對他們來講只是玩水的好機會,但是只是希望他們成長能學會珍惜!
為讓孩子知道賺錢不易,讓金錢的概念具體化,學會珍惜,而不是習慣電子交易,以為隨便「掃一掃」就能要啥有啥,霍啟剛夫婦特意讓一雙兒女洗車。通過洗車,讓孩子明白必須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」,要想得到,先要付出,讓付出與得到的觀念在孩子心中從小紮根。
小兄妹也很懂事,擼起袖子,拿著抹布,擦車、洗車幹得很認真,配合很默契。
雖貴為豪門,霍啟剛、郭晶晶夫婦對孩子節儉、勤奮、克己、吃苦等品德教育卻毫不含糊,甚至可以說,比普通家庭還要嚴格。
為讓孩子領悟農民伯伯的辛苦,今年春天,霍啟剛夫婦帶兒子下田,親自體驗插秧,為兒子做榜樣。
5歲的霍中曦不怕臟、累,跟父母一起幹活,一家三口彎腰插秧,腿上手上都沾滿了泥巴。
勞作之後,還一起吃了農家飯,霍中曦自己去盛飯,因為太小,夠不到電飯煲,只好靠爸爸幫助。
一家三口坐在飯桌前,桌上分別是西紅柿炒雞蛋、土豆片等家常菜,畫面十分溫馨,幸福感爆棚。
網友齊齊點贊,對夫婦二人的育兒方式高度肯定:
@星光下的花:很用心的父母啊……,充滿愛又有意義。
@靜候佳音的曼斯:挺好的。 我女兒在陪同大人逛超市的時候,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也要買,但我會問她你確定這個東西必須要買嗎?家裡是不是已經有重複的了?如果可以,先逛一遍再決定,如果還是想買等下再來拿。但是你只能買一樣玩具。 滿足她的要求同時也要引導她學會節制。
@PUPUPULA:無現金時代教小朋友認識錢可能是每一位家長的煩惱,我們也想了很多方法電子存錢、做任務、領獎勵功能可以幫孩子對錢產生概念,進行財商教育。很開心這個理念和霍先生的教育方式相契合
@仙姐jkxf:霍總真是太用心了,高質量的教育方式,難怪家庭事業那麼的好,加油哦!一如既往地支持!
正像網友說的,真正的貴族從來都是一種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,不炫耀、不說教,處處充滿愛和溫馨。
這樣的父母,對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;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,才是善良正直、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孩子。
02.當今社會,好多父母都在追求精英教育。
金字塔頂端的精英教育,閃閃發光,吸引無數有實力、沒實力的父母競折腰,努力撐起一片天,創造各種資源,把孩子打造成精英,成就美好人生。
那麼,到底什麼是精英教育,是留學、托福、GRE,還是插花、馬術、高爾夫?
其實,只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,技能、個性、氣質、修養,屬於形式層面的東西,如果把GRE、插花、馬術、高爾夫,理解為精英教育,顯然片面、狹隘;
真正的精英教育,內涵是社會責任、 人文精神、科學素質,核心使命,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選擇和改變世界。
真正的精英教育,其實很接地氣,多讓孩子到田間地頭、底層社會,做農活、當志願者、接觸社會,因為精英父母明白,只有了解社會,才能改造社會!
真正的精英教育,不只插花、馬術和高爾夫,也插秧、喂馬和做農夫,很接地氣。
03. 真正的精英教育,離不開良好品質的塑造。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: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的字眼,這個字眼是跟勞動、流汗、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,這樣他們長大後,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,提高耐挫折能力。
郭晶晶和霍啟剛夫婦深諳其中的道理,他們知道,自己的財富和地位,不等於孩子的幸福人生。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,必須從小吃點苦頭,捨得放手讓孩子去體驗、去經歷,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,人生才會更順暢。
秉持這樣的教育觀,億萬身家的他們,不惜讓孩子頂著烈日、沾滿泥巴、流著汗水,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。
其實,他們一直重視讓兒子到最基層了解和體驗生活,之前,就曾帶兒子到河北保定,專門去農村衛生所看望醫生和村民,讓兒子與當地醫生握手問好。
霍啟剛還表示,兒子在逐漸懂事階段,要讓他了解一切,精神是要薪火相傳的。
股神巴菲特曾說:「吃苦,會讓人一生受益。」
巴菲特不只這樣說,也這樣做,他教育孩子從小自食其力,讓孩子步行上下學,家裡的豪車從不去接送,孩子大學畢業後,他就不再給零花錢,甚至創業,巴菲特也不肯出錢。以致後來股神的兒子悲慘到去銀行借錢,一度成為坊間笑談。
有遠見的父母,都像霍啟剛、巴菲特這樣,捨得讓孩子吃苦,因為他們知道:
養育子女,不是眼下的吃飽穿暖、百般愛護就是對孩子好,父母不可能呵護、照顧孩子一輩子,愛孩子一時,不可能愛孩子一世;
人生不可能一馬平川,真正愛孩子,就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,可能的情況下,讓孩子從小吃點苦,多經歷多體驗,會擁有有面前風雨人生路的勇氣和能力。
04.前段時間,《留學2年敗光200萬 22歲男生棄學成「巨嬰」》這篇文章引發熱議。
22歲,正值青春韶華。
可對家人來說,22歲的晨宇卻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——
從小性格孤僻,不願與人交流;
18歲出國留學,兩年敗光200萬元,卻連預科都沒畢業;
回國後,到大專院校求學,不到倆月就棄學回家;
終日沉迷遊戲,和家人僅有的交流,就是要錢,吃飯是奶奶送到跟前,甚至一口口喂……
說到他的成長過程,身為企業高管的媽媽淚流不止。
類似的還有好多,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,吃不得一點苦頭,經不起一點世事變化,稍有風吹草動,就退縮不前,回家啃老。
比如有的大學生,找工作眼高手低,非「錢多事少離家近」不可,工作累點忙點,就叫苦連天,辭職回家,不肯出來。
回看這些孩子的成長經歷,大多因為父母過度溺愛,該孩子自己做的事,父母插手,小時幫穿衣、吃飯、大了,幫背書包、洗衣服,屬於孩子的事,不讓孩子負責,過度溺愛,包辦代替,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。
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孩子從小不吃一點兒苦,該自己做的不讓做,剝奪了孩子良好品格和自我能力發展的機會,孩子常常出現一種極端的叛逆:什麼事情你都操心,我就什麼都不做了,索性放棄了自己,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讓,不肯為自己負責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05. 對自己、對他人負責,是普通家庭給孩子最好的精英教育好多普通家庭,父母為追求精英教育,讓孩子「什麼都不用管,只用管學習」,拚命學各種才藝,累得上氣不接下氣,結果,也未見如人意。
這樣的父母不明白,我們不具有精英家庭的資源和優勢,更不要放棄蠻可以做到的孩子良好品質培養的機會和途徑,否則,孩子就等於赤手空拳和他人競爭,結局當面好不到哪兒去。
普通家庭別為了所謂的「精英教育」,放棄本質的東西。
多讓孩子參與家務,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別做窮人家的「嬌小姐」、「富公子」,是普通家庭給孩子最好的精英教育!
親子心理師徐婧英: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!
從種地到洗車,霍啟剛的育兒經告訴你:真正的精英教育很接地氣
文 |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
01.
前幾天,霍啟剛的一條微博刷了屏:
科技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,電子錢包改變了生活,現在隨便手機上掃一掃,八達通「嘟一嘟」就可以買東西了。孩子長大習慣了電子交易後,真的懂得每一次「掃完」或「嘟完」背後每一塊錢的意義嗎,買東西的代價嗎?最近我們有一個家庭的周末活動,幫爸爸洗車!妹妹小,獎勵好吃的,哥哥就賺點小零用錢,讓他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,不能說見到喜歡就要。不知道這樣做法對不對,也許對他們來講只是玩水的好機會,但是只是希望他們成長能學會珍惜!
為讓孩子知道賺錢不易,讓金錢的概念具體化,學會珍惜,而不是習慣電子交易,以為隨便「掃一掃」就能要啥有啥,霍啟剛夫婦特意讓一雙兒女洗車。通過洗車,讓孩子明白必須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」,要想得到,先要付出,讓付出與得到的觀念在孩子心中從小紮根。
小兄妹也很懂事,擼起袖子,拿著抹布,擦車、洗車幹得很認真,配合很默契。
雖貴為豪門,霍啟剛、郭晶晶夫婦對孩子節儉、勤奮、克己、吃苦等品德教育卻毫不含糊,甚至可以說,比普通家庭還要嚴格。
為讓孩子領悟農民伯伯的辛苦,今年春天,霍啟剛夫婦帶兒子下田,親自體驗插秧,為兒子做榜樣。
5歲的霍中曦不怕臟、累,跟父母一起幹活,一家三口彎腰插秧,腿上手上都沾滿了泥巴。
勞作之後,還一起吃了農家飯,霍中曦自己去盛飯,因為太小,夠不到電飯煲,只好靠爸爸幫助。
一家三口坐在飯桌前,桌上分別是西紅柿炒雞蛋、土豆片等家常菜,畫面十分溫馨,幸福感爆棚。
網友齊齊點贊,對夫婦二人的育兒方式高度肯定:
@星光下的花:很用心的父母啊……,充滿愛又有意義。
@靜候佳音的曼斯:挺好的。 我女兒在陪同大人逛超市的時候,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也要買,但我會問她你確定這個東西必須要買嗎?家裡是不是已經有重複的了?如果可以,先逛一遍再決定,如果還是想買等下再來拿。但是你只能買一樣玩具。 滿足她的要求同時也要引導她學會節制。
@PUPUPULA:無現金時代教小朋友認識錢可能是每一位家長的煩惱,我們也想了很多方法電子存錢、做任務、領獎勵功能可以幫孩子對錢產生概念,進行財商教育。很開心這個理念和霍先生的教育方式相契合
@仙姐jkxf:霍總真是太用心了,高質量的教育方式,難怪家庭事業那麼的好,加油哦!一如既往地支持!
正像網友說的,真正的貴族從來都是一種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,不炫耀、不說教,處處充滿愛和溫馨。
這樣的父母,對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;這樣的父母培養的孩子,才是善良正直、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孩子。
02.
當今社會,好多父母都在追求精英教育。
金字塔頂端的精英教育,閃閃發光,吸引無數有實力、沒實力的父母競折腰,努力撐起一片天,創造各種資源,把孩子打造成精英,成就美好人生。
那麼,到底什麼是精英教育,是留學、托福、GRE,還是插花、馬術、高爾夫?
其實,只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,技能、個性、氣質、修養,屬於形式層面的東西,如果把GRE、插花、馬術、高爾夫,理解為精英教育,顯然片面、狹隘;
真正的精英教育,內涵是社會責任、 人文精神、科學素質,核心使命,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選擇和改變世界。
真正的精英教育,其實很接地氣,多讓孩子到田間地頭、底層社會,做農活、當志願者、接觸社會,因為精英父母明白,只有了解社會,才能改造社會!
真正的精英教育,不只插花、馬術和高爾夫,也插秧、喂馬和做農夫,很接地氣。
03. 真正的精英教育,離不開良好品質的塑造。
前蘇聯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: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的字眼,這個字眼是跟勞動、流汗、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,這樣他們長大後,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,提高耐挫折能力。
郭晶晶和霍啟剛夫婦深諳其中的道理,他們知道,自己的財富和地位,不等於孩子的幸福人生。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,必須從小吃點苦頭,捨得放手讓孩子去體驗、去經歷,孩子懂得珍惜和感恩,人生才會更順暢。
秉持這樣的教育觀,億萬身家的他們,不惜讓孩子頂著烈日、沾滿泥巴、流著汗水,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。
其實,他們一直重視讓兒子到最基層了解和體驗生活,之前,就曾帶兒子到河北保定,專門去農村衛生所看望醫生和村民,讓兒子與當地醫生握手問好。
霍啟剛還表示,兒子在逐漸懂事階段,要讓他了解一切,精神是要薪火相傳的。
股神巴菲特曾說:「吃苦,會讓人一生受益。」
巴菲特不只這樣說,也這樣做,他教育孩子從小自食其力,讓孩子步行上下學,家裡的豪車從不去接送,孩子大學畢業後,他就不再給零花錢,甚至創業,巴菲特也不肯出錢。以致後來股神的兒子悲慘到去銀行借錢,一度成為坊間笑談。
有遠見的父母,都像霍啟剛、巴菲特這樣,捨得讓孩子吃苦,因為他們知道:
養育子女,不是眼下的吃飽穿暖、百般愛護就是對孩子好,父母不可能呵護、照顧孩子一輩子,愛孩子一時,不可能愛孩子一世;
人生不可能一馬平川,真正愛孩子,就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,可能的情況下,讓孩子從小吃點苦,多經歷多體驗,會擁有有面前風雨人生路的勇氣和能力。
04.
前段時間,《留學2年敗光200萬 22歲男生棄學成「巨嬰」》這篇文章引發熱議。
22歲,正值青春韶華。
可對家人來說,22歲的晨宇卻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——
從小性格孤僻,不願與人交流;
18歲出國留學,兩年敗光200萬元,卻連預科都沒畢業;
回國後,到大專院校求學,不到倆月就棄學回家;
終日沉迷遊戲,和家人僅有的交流,就是要錢,吃飯是奶奶送到跟前,甚至一口口喂……
說到他的成長過程,身為企業高管的媽媽淚流不止。
類似的還有好多,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,吃不得一點苦頭,經不起一點世事變化,稍有風吹草動,就退縮不前,回家啃老。
比如有的大學生,找工作眼高手低,非「錢多事少離家近」不可,工作累點忙點,就叫苦連天,辭職回家,不肯出來。
回看這些孩子的成長經歷,大多因為父母過度溺愛,該孩子自己做的事,父母插手,小時幫穿衣、吃飯、大了,幫背書包、洗衣服,屬於孩子的事,不讓孩子負責,過度溺愛,包辦代替,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。
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,孩子從小不吃一點兒苦,該自己做的不讓做,剝奪了孩子良好品格和自我能力發展的機會,孩子常常出現一種極端的叛逆:什麼事情你都操心,我就什麼都不做了,索性放棄了自己,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讓,不肯為自己負責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05. 對自己、對他人負責,是普通家庭給孩子最好的精英教育
好多普通家庭,父母為追求精英教育,讓孩子「什麼都不用管,只用管學習」,拚命學各種才藝,累得上氣不接下氣,結果,也未見如人意。
這樣的父母不明白,我們不具有精英家庭的資源和優勢,更不要放棄蠻可以做到的孩子良好品質培養的機會和途徑,否則,孩子就等於赤手空拳和他人競爭,結局當面好不到哪兒去。
普通家庭別為了所謂的「精英教育」,放棄本質的東西。
多讓孩子參與家務,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別做窮人家的「嬌小姐」、「富公子」,是普通家庭給孩子最好的精英教育!
親子心理師徐婧英: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!